勿死磕消費者根深蒂固的消費認知,迂回取勝
“圍魏救趙”計的關(guān)鍵點之三在于“牽制對手,引而不發(fā)”,從消費受眾層面而言,企業(yè)通過公關(guān)努力,在消費者的“痛點”的心智搶奪方面形成絕對優(yōu)勢后,切記不可忘乎所以,貪功激進,以為自己在其他方面也比競爭對手強,也可以贏得消費者的認同,然后輕易去嘗試挑戰(zhàn)或改變消費者已然根深蒂固的消費認知。
舉兩個例子,相信大家就會明白(這里只簡述,以后會詳細講述兩個案例):
一是贏得情懷的錘子卻在蘋果面前跌倒。
羅永浩創(chuàng)立錘子手機之初,錘子手機可謂非常被看好,錘子贏得了“情懷”和“工匠精神”,但是后來,錘子手機貪功急進,輕易挑戰(zhàn)蘋果這一全球最好的手機,稱自己是“東半球最好的智能手機”(該提法還違反了廣告法,筆者注),這立刻引來大量懂行的手機用戶的嘲笑和果粉的反彈,錘子手機也由此開始形象一落千丈,逐漸喪
失了用戶支持的土壤。
二是小米不挑戰(zhàn)蘋果背后暗藏韜晦之道。
蘋果、三星智能手機興起后,定位偏低的小米創(chuàng)造了國內(nèi)的銷售奇跡,甚至超過了蘋果在國內(nèi)的銷量??梢哉f,小米手機很大程度上贏在了“用戶體驗”和性價比層面,蘋果、三星則給人的感覺是“高冷”,定價亦偏高。
但即便被稱為中國的“雷布斯”,雷軍也從來沒有放言小米要挑戰(zhàn)蘋果,他一方面對蘋果的產(chǎn)品不予評論,另一方面對喬布斯的精神敬佩有加,其實這種“韜晦”背后,是自己清楚不以自己弱點搏別人強點,只要做到用自己強點牽制對手、引而不發(fā),就足以立于不敗之
地了